潼南“菜园子”连通港澳“菜篮子”!我区首家供港澳蔬菜种植备案基地挂牌
4月10日,潼南首家供港澳蔬菜种植备案基地正式挂牌,这标志着潼南“菜园子”真正打通港澳“菜篮子”。这是继去年9月“潼南柠檬 跨越山海、走向世界”后,潼南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、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,推动了潼南蔬菜的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,实现了食品安全、贸易便利和产业迭代升级。
在位于桂林街道小舟村的万亩蔬菜基地,工人们正忙中有序地清洗、拣选,一筐筐贴着“潼南绿”标识的新鲜蔬菜“整装待发”即将开启上千公里的“鲜送速递”,随后将进入粤港澳的商超、饭店等主要消费场所。
“新鲜的蔬菜从地里采收回来后经过挑拣、打包,由冷链物流车发往市外,年供港澳蔬菜规模预计每年可达9000吨。”涪沅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建华表示,作为供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基地,蔬菜备案基地面积近800亩,种植了白菜、萝卜、甘蓝等三个品种,通过对播种、施肥、防病害等全环节精准把控,完全能保证出口蔬菜品质。
近年来,潼南加力实施“潼越山海”计划,着力助推农特产品卖得更远、销得更好、价值更高。“我们充分发挥‘搭桥铺路’、内引外联作用,围绕区委中心服务大局,高效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在走出去过程所遇到的问题。”区政协副主席、工商联主席谭红雁表示,接下来将积极与企业加强沟通对接,深入一线开展走访交流,精准聚焦企业急切诉求,推动更多“潼南绿”精品蔬菜跨越山海。
“我们正在努力争取通关‘零等待’,推动供港潼南绿‘次晨达’,这意味着新鲜的蔬菜头天下午从潼南产地出发,第二天一早就可端上香港市民的餐桌。”区商务委主任张琦介绍,目前已序时完成一系列直供香港蔬菜的前期手续,确保从蔬菜的种植、采摘到分拣、包装,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。
潼南涪琼两江横贯,农业发展条件独特、优势明显,江水冲积形成的万亩良田、精耕细作的种植传统,使潼南因优质农业资源享有“西部绿色菜都”之誉。目前,全区已构建涪江流域20万亩大宗蔬菜生产区、琼江流域10万亩设施精品蔬菜生产区、浅丘陵地10万亩季节性蔬菜生产区“三大”功能区布局,创建18个万亩级蔬菜基地,建成全国最大的“潼南萝卜”生产基地。去年,全区蔬菜鲜销量210万吨、居重庆第一。
“潼南聚焦基地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、平台化、数字化、国际化‘六化’发力,全链条发展柠檬、蔬菜、油菜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,特别在蔬菜出口方面,除保留蔬菜的鲜销渠道外,还以种苗培育、精深加工等方式,促进以‘潼南绿’为名片的潼南蔬菜‘走出去’,扩大优质蔬菜的辐射范围、提升其影响力。”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加快建设“专业市场为龙头,产地市场为基础,直销档口为补充”的市场网络,打通供港蔬菜生产、流通、零售全产业信息链条,健全蔬菜营销大数据库和溯源体系,推动让更多潼南优质农产品走进香港、走进大湾区。